400-123-4355

雷竞技RAYBET第六十九期 新加坡投资贸易专刊发布日期:2022-12-30 08:20:57 浏览次数:

  雷竞技RAYBET东盟十国中,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同时又是世界著名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展览中心。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交通位置、自由经济的开放体制、广泛的国际商务网络,使其成为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窗口。在新加坡进口中国产品中,50%以上是转口到其他国家。

  2010年1-9月,中国与新加坡贸易额达到4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出口240亿美元,进口178亿美元。中新良好的双边关系、经贸发展趋势以及两国稳健的经济增长,增强了中国投资者的信心。中国500强大型企业排行榜的前100强,都在新加坡设有公司或办事处,世界500强中的中资企业也全都在新加坡设有自己的子公司,包括中石化、宝钢等。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地理:新加坡位于东南亚,赤道以北136.8公里,东经10336至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国土面积707.1平方公里(2008年)。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1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其中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占全国面积的88.5%,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中,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金融、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

  人口、语言、宗教:新加坡人口484万(2008年9月),其中常住人口364万人。新加坡是一个移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尼群岛的移民进入新加坡。目前,华人约占75%,马来族约占13.6%,印族约占8.7%,其他民族约占2.7%。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语。新加坡人信仰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兴都教、教等。

  对外关系:新加坡共与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主要外交思路:立足东盟,致力维护东盟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关系;奉行“大国平衡”,主张在亚太建立美、中、日、俄战略平衡格局。

  制度:新加坡宪法规定国家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从1993年起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现任总统纳丹(S.R.Nathan),1999年9月就任,2005年8月连任。2004年8月,李显龙就任新加坡第三位总理。国会属一院制,任期5年。议员由公民投票产生。第11届国会于2006年5月6日产生,共设84个议席,其中人民行动党82席,工人党、联盟各1席。

  经济发展:新加坡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也直接受地区及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服务业占其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制造业只占约20%,2008年人均GDP约3.7万美元。电子工业是其传统制造产业之一,石油化工、生物制药、交通工程、精密工程等也是其重要的产业部门。另外,金融服务、运输仓储、旅游、商业服务等行业是重要的服务业部门。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新加坡经济从2008年开始就逐季下滑,并于当年第三季度转为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加坡GDP增幅-6.5%。

  对外经贸关系:新加坡国内市场规模小,经济外向型程度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08年进出口总额是其GDP的近4倍。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1973年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是1995年1月1日WTO创建时的正式成员。新加坡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区域合作组织的成员,也是世界上签订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目前已签订的自贸协定已达15个,涉及秘鲁、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各国、印度、新西兰、巴拿马、约旦、瑞士、挪威、冰岛、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并正与加拿大、墨西哥、巴基斯坦、乌克兰、海合会等国家和组织积极商谈自贸协定。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中国与新加坡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其中经贸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贸易额从1990年建交时的2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24亿美元。根据中国统计,今年上半年中新双边贸易额201亿美元。根据新加坡统计,上半年双边贸易额228.3亿美元,中国排在马来西亚之后是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新双边自贸协定也为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国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先后建立了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等三个副总理级的合作机制。同时,两国还建立了经贸磋商、经贸理事会等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机制,为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2657个,实际投资金额397.3亿美元,主要涉及房地产、能源和基础设施、物流、污水处理等行业。中新合作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业绩,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到30%左右。另外,天津生态城、广东“知识城”等一批新的合作项目都在稳步推进。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也积极来新设立企业,并广泛参与对新合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展,雷竞技RAYBET方式也趋于多样化。来新中资企业主要涉及金融、能源、机电、航运、物流、汽车配件等行业。目前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外国上市企业来源地,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149家中秋企业在新交所上市,占交易所上市公司总数的近20%。

  新加坡也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和第二大海外劳务市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在新累计签订劳务合作合同额60.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6.8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合同总额和营业总额的9.5%和11.14%。截至6月底,中国在新劳务人员约8.57万人。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新加坡自然环境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完备先进,社会治安稳定,民族关系和睦,法律制度完善,公民法律意识强,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且对外联系广泛密切,这些要素构成了新加坡良好的投资贸易环境。

  新加坡铁路与马来西亚连接,主要开往吉隆坡、柔佛州新山市等马来西亚主要城市。正在计划中的泛亚铁路,将连接中国昆明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7个东盟国家,预计全长7000公里。新加坡本岛内地铁、轻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全岛地铁和轻轨线个站点,公交车线个。

  新加坡地点适中,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目前80家航空公司驻扎樟宜机场,形成了以新加坡为中心往返59个国家的189个城市、每周4432班次的航空网络。樟宜机场占地1300公顷,正在运行的4个搭客大厅年总载客能力达6870万人次。中国与新加坡间每周往返班次336次。

  截止2008年底,新加坡移动电线万户,移动电线%。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提升国家知识型经济层次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根据“智慧国2015”计划,到2015年,新加坡将采用光纤到户技术,将全岛宽带网速提升到1Gbps,比现有最高网速快10倍,宽带网普及率提升到90%。

  新加坡电力资源供应充足,可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007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约为10680兆瓦,全部为火电,燃料为石油和天然气。88%的用户为居民,用电量占20%;2%为制造业用户,用电量占40%,商业用户用电量占40%。

  新加坡的货币为新加坡元(SingaporeDollar),新加坡没有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但为保护新元,1983年以后实行新元非国际化政策,主要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如银行向非居民提供500万新元以上融资,用于新加坡境内的股票、债券、存款、商业投资等,银行需向金管局申请;非居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新元资金,如用于金管局许可范围外的境内经济活动,必须兑换为外汇并事前通知金管局等。2008年新加坡共有商业银行113家,其中本地银行6家,外国银行107家。新加坡本地主要银行有: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均在新加坡设有代表机构。

  贸易方面: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参加中新各种交易会以及实地考察等正式途径接触和了解客户,不要与资信不明或资信不好的客户做生意。进行业务联络的同时,可咨询新加坡工商业联合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国商会等行业协会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另外,新加坡法制环境良好,与新加坡商人开展贸易业务一定要签订全面有效的贸易合同,并尽量在合同中规定仲裁等纠纷处理条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投资方面:首先,严守法纪。新加坡是法制国家,对各种违法行为均有明确、严厉的处罚。到新加坡投资不可弄虚作假、谎报材料,更要杜绝贿赂等犯罪行为。其次,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新加坡政府对吸引外资有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代表处、地区总部、国际总部,具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情况和设定的远景目标,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以争取最大的优惠政策。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新加坡对进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标准和程序十分严格。负责进口食品、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部门是农粮兽医局(Agri-FoodandVeterinaryAuthority,简称农粮局或AVA),负责进口药品、化妆品等商品检验的部门是卫生科学局(HealthScienceAuthority,简称HSA)。如在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方面,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商须向AVA申请执照,只有获得AVA进口执照的贸易商才能在新加坡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口业务。具体规定可查询

  新加坡为城市国家,全国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任何公司和个人(包括外国公司和个人)只要根据上述属地原则取得新加坡应税收入,则需在新加坡纳税。新加坡现行主要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不动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此外,还有对引进外国劳工的新加坡公司征收的劳工税。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新加坡优惠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公司所得税法案》和《经济扩展法案》(EconomicExpansionIncentives),以及每年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涉及的一些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主要是为了鼓励投资、出口、增加就业机会、鼓励研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及使整个经济更具有活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对涉及特殊产业和服务(如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区域总部、国际船运以及出口企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税优惠或资金扶持等。在行业鼓励政策方面主要有:

  从政府规定之日起,向非新加坡居民或在新加坡没有常设机构的公司或个人提供与与海外项目有关的符合条件的服务的公司,其符合条件的服务收入的90%可享受10年的免征所得税待遇,最长可延长到20年。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新加坡主要通过《移民法案》、《就业法案》、《外国工人雇佣法案》和《职场安全与健康法案》等几部重点法律来规范其劳动力市场中所涉及的工作准证、劳动关系、外国工人管理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等方面问题。其中,与中国开展对新劳务输出业务最为相关的是《外国工人雇佣法案》。该法案列明了雇佣外国工人的条款和条件,规定了对雇主或工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法案规定,新加坡海事业公司可以聘用不超过公司外籍员工总量75%的中国工人;新加坡制造业公司可以聘用不超过公司外籍员工总量25%的中国工人;新加坡服务业公司可以聘用不超过公司外籍员工总量10%的中国工人。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新加坡负责外国人工作许可管理的部门是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ofManpower)。工作准证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就业准证适用于高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针对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文凭,在新加坡企业中担任行政、管理、财务等较高职位;S准证用以引进中等技术水平的外籍工人;工作准证适用于技能比较低的外籍劳工。

  【李铭林公使衔参赞】: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把新加坡建成重要的区域知识产权中枢,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资金支持等手段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方便智力成果产业化的科研、政策和商业环境。

  新加坡是众多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公约和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巴黎公约》(ParisConvention)、《伯尔尼公约》(BerneConvention)、《马德里协议》(MadridProtocol)、《专利合作条约》(PatentCooperationTreaty)、《布达佩斯条约》(BudapestTreaty)、《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Prigh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等。在新加坡国内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有专利、商标、注册外观设计、版权(著作权)、集成电路设计、地理标识、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以及植物品种。新加坡分别制定了单项法规对这些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以专利权为例,在新加坡规范专利权保护的法律是《专利法》(PatentsAct)。要获得专利法保护必须向专利登记处(RegistryofPatents)提交专利申请,申请中要包含专利的相关信息,包括发明以及操作说明和相关披露。专利法没有明确列出哪些发明是受法律保护的,但规定了不能取得专利的发明,如具有攻击性、不道德以及的行为。而可以获得专利的发明要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应用性。专利有效期是自申请之日起20年。

  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10年1-7月,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总额为394.1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新加坡对中国出口201亿美元,同比增长36.4%;从中国进口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中国继马来西亚、欧盟之后,为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在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10.6%。

  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10年1-7月新加坡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702.6亿美元(5162.5亿新元),同比增长26%。其中,新加坡进口17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出口19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6.7%,顺差183.2亿美元。

  联合早报(2010/7/20):由于新加坡经济上半年强劲增长,昨日,新加坡贸工部第三次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13%-15%。此前,新加坡曾将预测从3%-5%调高至4.5%-6.5%,随后又调高至7%-9%。

  贸工部公布预估数字显示,在制造业的带动下,新加坡经济第二季同比增长19.3%,超过第一季的增长记录16.8%。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预计增长18.1%。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制造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业的大幅增长。

  新加坡上世纪50年代独立以来,坚持实施一以贯之的发展策略,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用一代人的时间将资源贫瘠、基础薄弱的小国打造成为东南亚唯一发达国家、世界上人均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经济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创造了“新加坡奇迹”。

  新加坡独立后,英军撤离、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直接竞争给新加坡的、经济、军事、社会稳定等造成巨大压力,人口增长过快、失业率过高、种族冲突、工业纠纷等问题纷纷出现,转口贸易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受到严重挑战。为此,政府制订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工业化带动经济多元化,转变单一的转口贸易经济结构。

  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61年将原工业促进局改为经济发展局(EDB),制定和实施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本地以蚊香、假发、樟脑丸等为主,外资以纺织业、电子消费产品、电子零部件为主。至1965年,已拥有企业1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失去了发展腹地。1966年,为适应当时世界范围的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抓住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政府实施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基础工业,进一步改变转口贸易机制;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型工业;大力吸引外资,借助外部力量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拓展多边贸易,建立自由市场。

  期间,新加坡GDP年均增速10%,制造业占GDP比重上升到24%,人均收入居亚洲第二位,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法制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吸引美、欧、日等国相继投资兴建大型企业,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和以修造船为主的运输、机械等行业迅速发展。

  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停滞、邻国工业化进程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上升等因素使新加坡的竞争优势有所削弱,政府于1979年提出“第二次工业”的经济重组计划:实行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推动机械化、自动化、电脑化,向高度精密工业发展;建设以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机械、贸易、运输、服务、旅游为五大主柱的现代工业国。

  主要措施包括:连续3年提高员工工资,用劳动成本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劳动密集型工业;鼓励外资投资高科技工业,将自动化器材组件、医疗器材、电脑软硬件、光学仪器、电子设备、水电控制产品等十一个项目列为未来十年发展重点;鼓励研发,对科研、开发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等。

  经济重组计划获得一定成功。期间,新加坡的GDP年均增长8.5%,经济增长高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技术升级速度加快,劳力密集型工业陆续转移至邻近国家,高素质人力资本迅速积累,投资也多集中于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电脑运用开始进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80年代中期的世界经济衰退给新加坡带来重大冲击,石化、修造船、出口、汇率等均受重大影响,GDP在1985年出现1.7%的负增长,失业率急速攀升。为此,以李显龙为首的经济委员会于1986年发表《新加坡经济:新的方向》报告,提出系列克服经济衰退的政策措施:将服务业和制造业作为未来10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把资讯业和金融业变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带动外贸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的同时,着重转向优先发展有增长潜力的服务业,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主要措施包括:1、制造业:大幅调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公司税和财产税,制定比较温和的工资调整政策;2、服务业:提出“全商务”概念,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从事生产以外的业务,对外资企业实行优惠所得税率;3、推出商业总部计划和营业总部计划,吸引跨国企业集团在新加坡设立地区运营总部;4、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局等部门,设计、推动和实施高科技计划;5、大力培植本地企业的全球观,指导和帮助本地企业向外发展,并加强与东南亚、亚太各国的区域合作,加大对中、印等国的投资。

  上述措施推动了经济复苏,使新加坡80年代末全面实现了“第二次工业”的目标。年均经济增长8.5%,金融和商业服务占GDP份额由1986年的20%升至26%,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成为世界最大硬盘制造国,拥有国际一流的航运业和物流业等。

  为适应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新政府成立竞争力委员会(CSC),评估未来十年的经济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并提出如下对策:1、继续降低企业成本;2、继续深化产业调整,着重加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和政府控股企业的合作,并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3、继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鼓励跨国机构设立区域营运总部等;4、继续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协助工人提升技能,鼓励劳工终身培训;5、加强本地企业实力,加大企业合并,推动本地企业成为跨国机构;6、将“知识经济”作为城市国家竞争的高端,在生物医学、环境及水务科技、互动与数码媒体科技等领域投入巨资。

  目前,新加坡已形成电子、化工、生物医药、资信与传媒、物流、金融等多个产业群,是世界硬盘驱动器的主要供应国,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区域石油交易中心、定价中心、混兑中心,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跨国企业重要的亚太区域物流与后勤管理中心,集中了110余家国际级银行、并成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等。当前,全岛有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14.8万多家中小企业,同时也成为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1、着眼于全球化发展战略。立足周边、扩大腹地、参与区域发展是新加坡经济全球化战略的主要特征。新加坡视自己为两大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坚持以东盟为依托,以中国、印度为“两翼”,以7小时航程经济圈为腹地,紧跟美欧日,积极开拓中东、澳洲和南美市场,经济触角遍及世界。

  中国战略和腹地战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战略系大力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扩大腹地战略是指将7小时飞行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新加坡通商和经济发展的“腹地”,以融入世界经济。这个腹地包括东盟、中、印、韩、日、中东、新、澳等。

  3、“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EDB)对新加坡的产业升级起到关键作用。EDB的初期职能是引进外资,推动新加坡经济的产业化,后来逐步扮演了从策划到执行的角色。新政府并非一味迎合投资,而是有意识的引导投资集中于政府重点建设的产业。如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时,原有对外资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惠政策便取消,代之以对新技术投资的鼓励政策等。

  2002年更名的国际企业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动新加坡企业“走出去”。企发局通过“3C”框架,即培养实力(Competency)、拓展网络(Connections)、提供融资(Capital)设计了多种鼓励、支持和合作计划,包括减税、合作伙伴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盲目和失误。

  新加坡重视发挥驻外机构作用。企发局在全球设有超过37个海外中心(在中国及香港、台北设有11个机构),承担调研、信息、协调和“走出去”促进工作;经发局在全球主要国家设有近20个代表处(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设有机构),秉承李光耀要求的“万事皆行”原则,从事服务和引资促进工作等。

  1、坚持理念创新。新政府每5-10年就会对世界经济和本国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理念。如1998年提出《创意新加坡计划》,2002年提出《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规划》,2005年发布《智慧国2015》蓝图等。

  2、坚持科技创新。新加坡坚持以优厚条件吸引世界一流大企业到新投资或建立地区总部,利用其领先优势培育本地产业集群。吸引外资时,重点突出企业的核心产品、技术研发部门或最先进复杂的生产流程。新加坡还专门成立“研究、创新及企业理事会”,总理亲自挂帅,将生物医药、水务、数码电子等实用性强、发展潜力大、易转型的领域确定为战略产业,并大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决定至2010年研发经费占GDP的3%。

  3、坚持体制创新。开拓和培育新市场,新加坡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政府建立国有企业率先开拓,待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放权控股和减持上市方式逐步移出经营权,由淡马锡等公司代表政府进行监管;二是采用政府和政联企业先行、其他企业跟进、政府和政联企业再逐步退出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形式。均能有效解决企业在新领域创业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等弊病。

  1、打造国家声誉。诚信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新加坡已经打造了自身的国家品牌。在国际上,新加坡政府以高效、廉洁、诚信和法治而著称,以新加坡为注册地的公司,往往会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2、营造亲商和服务型政府。新加坡的“亲商”理念是指:从商家的需求出发,从商家的角度看问题,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商家提供一切便利,为商家精心打造优良、便利的经营和成长环境,通过实际行动建立商家对新加坡的投资信心。其服务则通过精简的机构、高素质的公务人员和严明的法律制度来保证。在世界银行每年一度的《全球经商环境报告》中,新加坡的经商环境在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名列榜首,被世行称为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3、打造经济发展配套环境。李光耀曾表示:“尽管我们缺乏国内市场和天然资源,我们一定要提供条件让投资者成功营业,有利可图”。多年来,新政府为发展企业、吸引和留住外资而推出林林总总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多达几十种,仅政府颁发国际总部证书、享受特别优惠政策的企业就有385家,主管部门的官员优势还会主动提醒企业检查是否已满足减税条件。

  新加坡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电子商务的国家之一。根据2009年4月欧洲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的《2008-2009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新加坡在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和使用程度排名中位列第四。新加坡还曾在2004-2005年度的这项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一。新加坡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狭小的国内市场的自然条件限制,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新加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推动力,而规划先行、立法保障和政府推动,则可归纳为新加坡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新加坡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其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新加坡非常注重信息化的长远规划,从1980年开始连续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以发展信息产业。1980年,新加坡成立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国家计算机化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实现新加坡政府部门办公的自动化和无纸化,从而提高政府部门在处理公共行政事务上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1986年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国家IT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着重利用八十年代中期的融合运算和交流功能的网络技术,进一步深化公共行政事务的计算机化,同时鼓励私人企业参与。1992年,新加坡进一步实施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IT2000”,力图用10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普及信息技术,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建立联系更为密切的电子社会,将新加坡建成智慧岛和全球性IT中心。2000年,新加坡又通过了“信息通讯21世纪计划”,计划到2005年成为网络时代的“一流经济体”。2006年6月,新加坡公布了最新的“智慧国2015计划(iN2015)”,旨在通过一系列有益于公众、企业和全球社会的行动,到2015年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信息技术支撑的智能化国家和全球化城市,确保未来10年的全球经济竞争力。

  经过上述一系列规划,新加坡的信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根据新加坡信息通讯管理局(IDA)的信息产业统计调查,新加坡的信息产业收入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8.9%、19.9%和13.8%;2008年达到581亿新元,比2007年增长12.4%。在家庭信息化方面,2008年新加坡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达80%,在家上网的比例达76%,网上购物者的比例为36%;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新加坡企业整体使用电脑的比例为76%,拥有员工5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企业使用电脑比例达到99%,200人以上员工的企业使用电脑的比例达到100%。新加坡企业拥有自己网站的整体比例为36%,员工在5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企业拥有网站的比例为78%,员工人数为200人以上企业拥有网站的比例为90%。

  早在1986年,新加坡就宣布国家贸易网络开发计划,大力开发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并于1989年推出全国性EDI贸易网TradeNet,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贸易文件综合处理的全国性EDI网络。它连接了新加坡海关、税务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目前,新加坡进出口报送手续的EDI处理普及率已达到95%。TradeNet可以说是新加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开始。之后,新加坡推出了“医疗网络“(MediNet)处理医疗方面的事务,“法律网络”(LawNet)处理法律方面的事务。这些网络建设,为新加坡电子商务的高速化、安全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8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电子商务温床计划”(TheElectronicCommerceHotbedProgram),目的是发展电子商务法律和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电子商务服务。之后,新加坡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了东南亚第一个认证机构Netrust。Netrust是一套网上安全系统,旨在为供应商和政府机关提供身份认证及信号传输安全保密服务。此外,新加坡于1997年专门成立“电子商务政策委员会”(ElectronicCommercePolicyCommittee),负责讨论与规划所有跟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与政策。

  1998年新加坡推出了更加综合的“电子商务总规划”“(ElectronicCommerceMasterPlan),目标是在新加坡作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服务、通讯及资讯等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国际性的电子商务中心,计划在2003年把电子商务运用比例提高至50%,以电子商务形式交易的产品和服务达到40亿新元。主要发展战略是:发展与国际一致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迅速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电子商务中心;战略上对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给予鼓励和支持;促进公共和商业领域的电子商务活动;制订适宜跨国交易的电子商务法律和政策。考虑到跨国企业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政府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新加坡企业,特别是新加坡中小企业,同时在电子商务的信用、安全和立法方面下功夫。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在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颁布《电子商务示范法》之后,新加坡即开始相关电子商务的立法研究与立法起草工作。自1998年开始,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范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电子交易法》(ElectronicTransactionsAct)及配套法规、《滥用计算机法修正案》(ComputerMisuseAct),修订了知识产权法,明确了网络内容规范和电子商务税务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电子交易法》。新加坡《电子交易法》由新加坡电子商务政策委员会制定,于1998年6月29日经国会通过,1998年7月10日正式实施。《电子商务法》的颁布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率先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立法的国家之一。《电子交易法》是一部有关电子商务的综合性法律文件,该法旨在解决电子交易中的法律问题,建立一个促进和保障电子交易发展的法律环境。该法主要涉及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三个核心法律问题,即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的效力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问题。其中,有关电子签名的法律规定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是该法最核心的内容。该法共分为12个部分,包括序言、电子记录和签名、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电子合同、安全电子记录和签名、数字签名的效力、有关数字签名的一般责任、认证机构及证书申请者的责任、认证机构的认证规则、电子记录和签名的政府使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对电子填单的认可)等。之后,新加坡于相继出台了《电子交易执法指南》、《电子证书指南》、《新加坡电子交易(认证机构)规则》等《电子交易法》的配套法律法规。

  修订知识产权法。为了不妨碍文化传播,保护版权人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利益,同时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使用率,1998年9月新加坡同意加入《伯尔尼合约》,保持与全球知识产权法原则上的协调。新加坡又于1999年8月对《版权法》进行了修订,修订《版权法》是为了使其知识产权法与《199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199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基本原则一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这两个条约是基于互联网时代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的,故又称为互联网公约。修订《版权法》进一步强化了新加坡在数字领域的版权保护和强制措施,通过界定版权所有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等互联网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了互联网的使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滥用计算机法修正案》。为了对付新的、潜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滥用事件,1998年6月30日新加坡通过了《滥用计算机法修正案》,该法案是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犯罪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该法案是在1993年《滥用计算机法》的基础上修订的。修案列明三项有关非法进入计算机系统的新犯罪行为:干预或阻碍合法使用的行为;在授权和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计算机系统作案;将进入网络的密码透露以非法获利和使别人受损失。该法案从1998年8月1日起生效。与该法配套,新加坡政府又制订了《信息安全指南》和《电子认证安全指南》。

  互联网内容管理规定。新加坡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采取了轻度干预、鼓励行业自我管理和公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1996年7月15日新加坡政府颁布了《互联网管理法规》,也称“分类许可证制度”(ClassLicenseScheme)。1997年11月1日颁布了《互联网操作规则》(InternetCodeofPractice),该规则是分类许可证制度的补充。这二个法律条例都是为了鼓励人们正当使用互联网,保护网络用户特别是年轻人免受非法和不健康信息的传播之害。这两部条例对网络传播内容方面的规定,形成了新加坡网络“自我调节式管理”的基础。此外,2001年2月,经过政府管理部门、互联网业界的协商和对用户意见的调查,一套自愿性质的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内容操作守则》制定完成。《行业内容操作守则》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公平竞争、自我监管和用户服务。《行为内容操作守则》规定:对于任何采纳《守则》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或内容提供商,必须履行以下核心义务:不得故意在网上放置不恰当的、让人反感的或是法律明确禁止的内容;采用恰当的内容分级系统,将不同的信息加以区分,标明其所属的网站;不得使用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尊重用户个人资料的隐私;未经对方请求不得发出电子邮件;遵守新加坡现行的广告管理标准。《行业内容操作守则》虽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或内容提供商一旦签署,就必须全盘接受,不得删改。

  电子商务税务指引。新加坡没有针对电子商务制定专门的法律文件,而是明确规定电子商务交易行为适用现行税法的基本原则。新加坡实行的是属地税制。应税所得的确定以收入是否发生或来源于新加坡,或是在新加坡收到为原则来判断。在新加坡,电子商务交易涉及的税种主要是所得税和货物和服务税(GST)。为便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税收规定,新加坡税务机关发布了《电子商务所得税指引》和《电子商务货物和服务税指引》。《指引》对可能存在的各种电子商务行为适用的税收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电子商务所得税指引》中针对电子商务以下三种基本商业模式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1)公司业务在新加坡,通过设在新加坡的网站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产生所得;2)公司业务在新加坡,通过设在新加坡境外的网站和分支机构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产生所得;3)公司业务在新加坡境外,通过设在新加坡的网站和分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产生所得。此外,《所得税指引》中还对双重征税、常设机构和预提所得税等问题进行了明确。新加坡税务局还将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对《指引》适时进行更新,以便于纳税人掌握最新政策。

  新加坡政府在电子商务的规划、立法和推广中始终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新加坡政府认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管理,电子商务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没有规则的贸易是危险的,但政府的职能应从垄断式管理转向提供服务。新加坡的所有电子商务活动都由政府控制,商业机构签约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得到研究和发展应用的资金支持。政府还设立了2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系统建设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新加坡政府认为,在未来的世界,政府不再是一个固定实体,而是竞争中的服务提供实体,各国政府之间是竞争关系,谁能以最好的价格提供服务,将能吸引更多投资促进当地的发展。

  新加坡被公认为电子政府建设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电子政府的宏愿和理念是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把公民当客户对待,以公民为本,通过轻松、便捷、整合的电子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和便捷性。自2003年3月起,雷竞技RAYBET凡新加坡居民都可以申请一个“电子交易密码”(SingPass),这是公民获得不同政府部门网上服务的通用密码,用户通过网络办理各项业务,只要记住这一个密码,就可以从不同部门得到不同服务。新加坡公民或企业在上网办理业务时,不必分别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可通过政府的门户网站(SingaporeGovernmentOnlinePortal),即可实现“一站式”网上办公。新加坡的电子政府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各种网上申请服务,搭建电子采购和招投标平台等;二是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新加坡建立了电子公民门户网站(e-CitizenPortal),为公民提供娱乐,安全、体育运动、交通运输、旅行、医疗保健、住房、就业等众多在线政府服务;三是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主要是通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PeopleMattersManagementSystem),为公务员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涵盖人力资源策划,员工调查,申请休假,薪酬福利等多项服务,也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安全、整合的信息平台,便于他们进行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和人力资源策划等。

  新加坡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则,是始终以满足广大公众的意愿、需要和使用便利为中心,在历次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都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政府推出的个人电子税务网(myTaxPortal)、电子商务网(GeBIZ)、网上商业执照服务(OnlineBusinessLicensingService)、贸易平台“商贸讯通”(TradeXchange)等为民众和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也极大促进了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在介绍新加坡推行电子政府经验时指出,一个国家要成功地推行电子政府服务,首先必须拥有形成良好治理的三大要素,一是保持透明度、实行问责制及确保公共服务清廉;二是持续对计划进行监管与审查;三是有意识地打破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藩篱,以一个全面政府的形式面对民众。他说“成功的电子政府服务不是单靠硬件和软件的部署就能形成的,电脑本身不能提高效率,推广宽带网络本身也不会提高生产力。只有当这些投资加上良好的治理,才能提升行政效率,并对国民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新加坡负责信息通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政府机构是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该局是新加坡新闻、通信及艺术部下的一个法定机构,成立于1999年12月,由原国家电脑局与电信管理局合并而成。IDA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政府资讯通信相关课题及部署政府资讯通信系统的技术顾问,制定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总蓝图和政策,管制电信业,促进及发展资讯通信业及其人力资源,促进资讯通信科技在商界及社会的使用。

  除资讯通信管理局(IDA)外,新加坡政府还设有政府首席资讯办公室(GCIO),通常由IDA的高级官员全权负责。GCIO的作用相当于新加坡政府的首席信息及技术官,主要行使以下职能:为政府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提供技术领导,并为政府信息技术开发提供指导;为政府制定信息产业的标准、政策、指导方针及程序;开发、实施和管理整个政府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将之理念化;开发、实施和管理整个政府的信息应用系统并将之理念化。GCIO还为政府各部及其他政府机构提供信息技术专业人力资源,GCIO官员被派往这些部门担任各种职务:首席信息官(CIO)、信息系统经理(ISM)、技术经理、项目经理及信息技术顾问等。

  此外,为尽快实现电子经济、电子政府和电子社会的目标,2001年2月,新加坡政府成立“国家电子商务行动委员会”,由8个政府部门组成,负责协调和推动主要行业(包括制造、贸易、金融与银行、企业、传统行业、旅游、商业、运输和信贷等)的电子商务活动。

  新加坡一向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作为亚太乃至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其发达的通信、商业贸易、金融、航空、船运等传统产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和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信息化规划的不断实施,新加坡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继《智慧国2015计划(iN2015)》推出之后,新加坡又实施了“下一代全国宽带网络计划”(NextGenerationNationalBroadbandNetwork)。它是一种全国性的超高速光纤到户(FTTH)网络,最高连接速度可达1Gbps。该计划预期到2012年,实现60%的家庭和办公场所的覆盖率,至2012年实现全国范围覆盖率。此外,在2006年,新加坡又推出了“无线新加坡计划”(Wireless@SG)。目前,新加坡全国拥有超过7500个无线网络热点,覆盖机场、中心商务区及购物区。该网络现有130万用户,其中有超过42万客户每月平均用网超过3小时。

  为推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新加坡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包括通过各机构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形式多样的财务援助计划,如本地企业融资计划、商务开发计划、本地企业技术援助计划、培训补助计划、公司研究奖励计划等;运用教育宣导方式协助企业了解电子商务在提高生产力与竞争力方面的效力;提供易于使用的交易方式或平台鼓励中小企业的参与;以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在管理与技术性专业人力培养上的投资。

  以针对中小企业的资讯通信计划为例。该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全面应用资讯通信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该计划为企业提供轻松易得、安全可靠的资讯通信服务,使企业可享受一站式客户服务体验。中小企业开发的第一个网站可以享受高达2,000新元的补贴。该计划自推出以来,已有超过1,500家中小企业从中获益。

  新加坡政府认识到,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电子化社会,培养人才是关键。为此,在“信息通讯21世纪计划”和“智慧国2015计划(iN2015)”的指导下,新加坡大力发展世界级的学院,改进课程,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培养网络精英、信息化技术人才,提倡终身学习,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新加坡教育支出从以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增加到4.5%,雷竞技RAYBET每年增加15亿新元的教育投入。根据新加坡IDA的调查统计,截止到2008年6月,新加坡的信息技术人才已达13.9万人,年龄在39岁以下的占71%,大学以上学历占82%.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hina-ASEANBusinessCouncil,CABC)是中国与东盟五大对话合作机制之一,是中国与东盟代表商界的合作对话机制,由中国贸促会、东盟工商会以及东盟各国全国性工商会和本国国内知名企业家、专家组成。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主席由中国贸促会万季飞会长担任。

  2001年11月8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成立大会及第一届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我国国务院时任总理和印尼时任总统梅加瓦蒂出席了理事会成立仪式,并宣告理事会正式成立,同时理事会第一届会议召开。